简析影响海员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持证海员数量为155万人,平均每年对外输出4万余人,占世界海员市场的4%。海员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其职业特点导致较多身心疾病。调查显示:①我国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我国海员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②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和偏执等,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者约占8.9%,显著高于我国常模。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海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维护我国海员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海员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心理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量评价方法。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曼在《变态心理学》中提到十项心理健康标准, 主要包括:①有充分的适应能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接触, 具有一定的忍耐力和适应力。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改变;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的意志的前提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结合海员工作生活环境和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海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对航海工作生活环境有适度的认识,能切实有效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②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③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情绪比较稳定,不过分忧虑,少心理冲突; ④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且乐于与他人交往。
2、影响海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①职业环境中存在影响海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从海员的工作环境来看,海员长期生活、工作在船上,船上空间相对狭小、封闭,业余生活单调。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压抑、烦躁。船舶本身是一个大的“应激源”,船舶机械设备运转会产生次声波和噪声;通讯、导航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船体的振动等不良刺激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当前的世界战争频繁、海盗猖獗、恐怖袭击等不安全因素及航海职业的高风险性,也会使海员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所有这些,都能引起海员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甚至产生焦虑和心理失衡,久而久之会导致海员心理疾病的发生。
②海员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增加。现代船舶的助航仪器、机械设备不断更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海上船舶的通航密度在不断增加,大型、超大型船舶的出现,船舶航速的增加等因素使船舶的操纵难度相应增加。这必然要求海员不断提高技能和素质。然而海员的生活没有规律,不能及时完成系统的再学习,增加了海员在知识更新方面的压力。PSC检查越来越严格,各种新增国际公约的实施,船舶的减员等因素都使海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心理压力增大。
③长时间海上生活对生理状况的影响。 海员长时间在海上生活,饮食单调,营养不
均衡,时差、温差和地域等不断变化以及由此所致的睡眠不足等原因都会导致海员生理机能紊乱,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又会加重心理负担,引发身心疾病。
④来自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质量。船舶是生产单位,船舶的生活功能从属于生产目的,因而生活设施具有局限性。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职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常可以分为工作地点、社交场所和个人区域。但对远洋海员来说,这三个区域是无法明确分开的,海员在船上的工作、社交与个人区域相互交叉,海员们的个人区域(住舱)、社交场所(餐厅、活动室)都分布在驾驶室和机舱之间的工作区域内,并常受工作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海员在休息时间也无法忘掉他们各自在工作系统中的职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远洋海员是目前比较缺乏家庭生活的一种职业。由于长时间在海上航行,海员与家庭成员的相聚时间很短,加上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各种原因,海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间接互动也比其他职业的人员更为困难。这样,海员一方面要饱受对家人思念和对家庭生活渴望的煎熬,一方面,要承受因此而引起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船舶航行时海员与外界信息交流减少,通常意义的社会交往完全断绝。长期缺乏社会信息刺激和社会交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某些功能的退化。船上人员少,且流动性大,有固定的值班制度,使得海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海员休假时,由于居住分散,社交往往局限于亲属之间,范围很小。这些原因必然引起海员的社交障碍。
海员为单一男性群体,长时间的缺乏家庭生活,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其性心理偏移较为严重,也会引发心理问题。沈兴华对单性别军人群体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27.89%的调查对象存在各种身心问题。
减员等管理因素也会加重海员的心理负担。
工资收入差距的增大所引发的心理失衡。在国际上,高级海员与普通海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一直存在着的,也是符合国际有关公约的规定的。但是,在工资改革以前,我国海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小。近几年,我国海员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干部海员与工人海员之间的差距也明显加大。这让一些人在心理上很难接受。
3、维护海员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
①针对我国海员不容乐观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为提高海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开辟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些途径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加强海员心理的监测、评估、预警和预防机制。海员心理健康的损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预防是关键。健康教育是预防身心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传授保健知识、技能,增进海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使其接受、理解和应用健康知识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传播社会行为规范,使海员了解并掌握与健康相关的法规、制度、道德标准等,使其达到社会健康规范的要求。针对船舶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推广有益于海员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重视培养船舶医疗保健、健康指导及营养调配等人才。在船上,做好海员的健康保健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健康讲座,提高海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结合船上生活空间有限、健身器材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简便灵活的项目进行普及,使海员通过实用有效的体育文娱运动,进行积极的调整,缓解身心疲劳。青远公司针对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相信对海员心理健康的改善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②改善海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船舶的生活功能,如: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生活、娱乐设施等。尽可能多地帮助海员增加社会信息的接收和社会交往,如:在船舶回国内港口作业时,尽可能安排海员家属到船探亲;增加对在国外港口停泊的船舶转寄报纸、信件;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尽量安排海员在港口下地;有偿开放船上的卫星电话、电子邮件等。
③增加海员的社会活动。缩短海员在船工作时间。现在海员在船工作时间一般在9个月左右,据调查海员在船的最佳工作状态一般在6个月左右,因此,可以考虑适当缩短海员持续在船工作时间,既保证海员在船时有较好的工作效率,又维护了海员的身心健康。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海员携带家属上船。在不影响公司调配的情况下鼓励海员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弥补在船工作时的社会交往不足。
④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管理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知道,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等。当前,特别是在海员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教育引导海员把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要把解决海员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海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海员职务提升、收入分配、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针对海员工作的公平、公正的保障机制,尽可能降低海员所面临的职业风险,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海员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2006年制定的《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中提出了海员“体面就业”的理念,也体现了对海员的人文关怀。
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形势下,缓解海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海员的心理健康、实现海员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船舶思想政治工作,维护船舶团结稳定、促进船舶、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倡导和谐理念,通过船舶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精神,引导海员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海员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切。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引导海员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共同成才的理念,提倡包容、协作的团队精神。维护海员身心健康同时还必须对海员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能够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当的行为,富于理性,积极进取,热爱航海事业。对心理不健康的海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不健康心理中的大部分还不是一种病态,而且个体的心理品质是好的,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诱导、调节提供了可能。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消除客观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以恢复个体的自我平衡、调节机制。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海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维护海员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个人、企业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摘自: 海事服务网
编辑: 谢保平